丁彬
每年年底举办的广州车展一向被视作来年车市的发展风向标,但是今年的广州车展无疑让人非常失望,虽然车展的人气仍然很旺,但是诸多的事实已经证明,习惯了20%以上增幅的中国车市伴随着全球经济危机的寒风开始收缩,裹紧衣服。
无论是低谷还是高潮期的车市对于所有人的机会都是均等的,但是实际上,已经有着百年历史的合资公司都在这次早来的冬天中感受到了瑟瑟的寒意。日产(中国)总经理桥本泰昭坦率地承认中国车市恶化的事实;新任广州本田执行副总经理姚一鸣对明年下半年的车市仍然持有乐观态度,但是他和他的广州本田已经开始为明年的低谷准备好充足的现金流。
本次的“汽车三人谈”,我们邀请三位业内嘉宾,从他们各自的角度来阐述他们眼里的广州车展。同时也希望向读者呈现一个更为真实的广州车展。
《第一财经日报》:你觉得本届车展的情况如何?与往届相比有什么不同?
向寒松:总体来说,这次车展还是不错的,规模比上届大了不少,扩充到了8个展馆。也有不少的新车发布,公众日的人气还是比较旺的。
只是感觉今年参加车展的媒体人员与往届相比少了很多,再加上本届车展扩大到了8个馆,媒体日的人气明显差了一些。
马春欣:今年车展总体感觉比以往规模大了很多,也规范了很多,比如展台上的音响就没有以往那么吵,越来越趋向国际化。和往届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比较务实,包括厂商和经销商,大家都比较务实。
在今年车市的这种情况下,各个厂商对今年的广州车展其实更重视了,毕竟华南是汽车销售的重地,都希望通过车展拉动汽车销售。
吴保军:我觉得这次车展整体规模比去年大了很多,人气也还比较旺,也比较规范。我们广汽丰田与上届相比,参展规模也扩大了很多。
《第一财经日报》:广州车展和年初的北京车展相比有什么不同?
向寒松:广州车展的规模和北京车展还是没得比,无论是参展厂商还是媒体,北京车展都领先不少。但广州车展公众日观众素质感觉明显比北京车展强很多,大部分都是开车过来看车展,这反映出珠三角地区的汽车消费能力还是很强的。
马春欣:没有参加北京车展,不作评价。
吴保军:从我们的感觉来说,广州车展和北京车展已经很接近了,这次广州车展我们在参展规模上就超过了年初的北京车展。
广州车展背靠我国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更贴近市场和消费者。而且广州车展走的是完全商业化运作的路子,各大厂商也都越来越重视,以前是以经销商参加为主,现在基本上都是厂商参加。
《第一财经日报》:今年的金融危机对本届广州车展有影响吗?
向寒松:对参展的厂商来说影响还是很大的,节约成本的意识明显增强了很多。车展现场感觉厂商的现场表演比往年逊色了很多,厂商普遍减少了邀请媒体的人数。但我觉得金融危机对明年车展的影响可能会更大一些,毕竟今年车展的费用是去年做市场预算时就已经确定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