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每天新增机动车千辆
“北京市每天新增机动车近千辆。”这样的数字并不耸人听闻。昨天记者从北京市交通管理局了解到,个性化车牌实施到8月19日,也就是刚一周时间的时候,北京市共发放新号牌7415副。此举表明,北京市每天新增机动车的数量在1000辆左右。
记者同时从北京市亚运村、北方、中联等大型汽车交易市场了解到,三个市场每天的汽车交易量累计起来为700多辆。神龙京津汽车销售公司总经理王辉宇称,这种热销局面多年来并不多见。
2、预测机构集体跑偏
靠帮着企业预测市场前景的咨询机构的腰杆今年并不硬朗。去年年底的时候,各权威的预测机构包括像国家信息中心、罗兰贝格、科尔尼,甚至像麦肯锡在中国的咨询机构等,对今年轿车市场都有一个预测,基本预测的量差不多是在85万辆上下的水平。这个数字的测算依据这样几个因素:今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一年,整个的市场压力,来自于进口车的压力可能会非常大;第二个因素是价格的影响,可能会影响到整体市场的运作。而现在的统计数据表明:今年1到7月份轿车销售量超过了1999年全年销售量的总和,今年同比增长速度是自1993年以来最高的年份。现在的情况看起来,整个的销量市场有可能会超过100万辆,这个数字与预测机构当时的预测相差了15万辆。
预测机构的集体跑偏还体现在,没有一家咨询机构预测过北京市场每月的汽车销量会突破1万辆,事实是自3月以来,北京市场的实际销量远远大于1万辆。这也是中国历史上轿车市场有史以来最高的一个年份。
3、汽车热销缘于对进口车的限制
虽然今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第一年,但是由于国家仍然在执行严格的进口车配额的限制,通过许可证这样的方式,还有一个壁垒,估计到今年年底之前,进口车量大约在8万辆左右。所以,目前来看对整体市场的影响还不是很大,所以今年进口轿车对国产车的影响实际上还是比较小的。(信报记者周光军)
信报声音:质量别跑偏
市场出现热销对企业来讲是件好事。而对于那些把市场抬得高高的消费者来讲,是好事吗?我看未必。
前几天,偶遇一家汽车企业的老总,自称:现在厂里的工人都已经三班倒了,车子还是供不应求。库存的车子也消化得差不多了。企业以前的实际情况是,只有一班工人生产都还有库存呢。用其自己的话说:“没想到火得一塌糊涂!”
时下,汽车企业都是这种忙活劲儿。对大多数企业来讲,今年拼得不是过去的质量和服务,而是产量。
产量的提高对消费者来说是件可怕的事情。在国产汽车质量并不能令人乐观的情况下,企业过于追求产量等于在赚取消费者血汗钱的同时,还在残害消费者的生命。这一点从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交通事故中已经得到证实。据说,已经有汽车企业开始在社会上招兵买马了,短暂的培训后,即可进入车间造车了。
提醒那些汽车企业,预测机构对市场的前景可以跑偏,汽车的质量千万别跑偏。因为车的质量人命关天。(大周)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