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28日,入世仅仅半个月,神龙公司就推出“新自由人”,首开真正的10万元家用轿车记录,市场立刻一抢而空,全国出现断档。如果说神龙公司的举动,除了引起同业的反感外,还没有在车界造成恐慌,那么,今年1月13日夏利的降价,倒是车界一场真正的地震。夏利2000世纪广场,在同等价位的轿车中车型最新,技术含量最高,价格已降到10万元以下,别的车子还有什么好说的?一辆两厢三缸电喷夏利只卖3.98万元,要说性价比,老百姓心里都有数,结果夏利全面旺销,许多品种断档。
夏利的大幅度降价,让消费者像过节一样,兴高采烈,引得汽车市场人头攒动,一段时间车市低迷的阴霾之气,为之一扫,更在轿车厂商中引起了真正的恐慌。最近汽车厂商们强烈抱怨:新闻界把汽车降价“炒得太热了”,“厂家没法过了”,“简直是逼着厂家去死”。
我们说,这就对了。“大部分汽车厂家死不了,少数汽车厂家就活不好”,这就是竞争的目的和效果。市场经济就是这样残酷无情,就是要逼得绝大多数汽车厂转产、关闭、或投奔有实力的厂家旗下。过去我们喊了近20年的根治“散乱差小”,结果是厂家越来越多,为什么?就是没有真正的竞争。大家的小日子都能过,而且过的舒舒服服都不错,不让谁上轿车都不行,所以才有了今天的“散乱差小”局面。
为了保持高额利润,轿车厂商一直不愿“打价格战”,还把价格战贬为“低层次竞争”。表面上像是不屑一顾,说什么要“理性竞争”,“要竞争不要战争”,其实是真正的压力还没有降临到头上,还视竞争为儿戏。我们说竞争从来都是你死我活的,打价格战是要真本事的。
价格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一个企业实力的综合体现,没有一个成功的企业是不重视价格的。媒体把汽车降价“炒得太热”,是因为媒体的受众———也是汽车的消费者,特别关心价格。人们的购买行为中,特别是大件商品,第一个要考虑的因素就是价格。神龙公司和天津夏利,率先把车价向消费者希望的价格靠拢,便立即得到市场的热烈回报,也再一次说明了这个问题。
国家经贸委汽车工业“十五”规划,提出造8万元的家用轿车,有人还不赞成,这次富康和夏利的降价热销,说明10万元以下才是消费者能够接受的价格。即使不考虑个人收入情况,单讲轿车绝对价格,国外一般家用轿车也是1万美元略微出头。考虑我国物价整体水平,家用轿车就该在8万元以下。
入世前很长一段时间,一些汽车“专家”就不停地开导消费者:不要对入世后车价降低抱过高希望,满有把握地说,“即使到了2006年保护期过了,现在国产轿车的价格也具有竞争力”。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个“托儿”,哄着消费者掏钱。这一次的“价格战”,使这种“专家”大跌眼镜,真正降低了关税的轿车还没有进来,自己已先扛不住了。
我们认为这次价格战与“入世”有关,但还不是由于进口车降价冲击的直接效果,而是轿车工业长期高价厚利,导致生产能力相对过剩的结果,可以说是轿车工业的自作自受、自食其果。现在真正的竞争已经拉开了序幕,消费者是吝啬的,也是聪明的,他们会用钞票做选票,决定谁将是市场最后的赢家。经过这样几轮的价格战,中国轿车工业的“散乱差小”肯定能够治愈。我们为中国轿车真正竞争的到来而欢呼!(程远)
闪烁短信--时尚至爱 动感短信--最佳祝福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