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斯柯达大众精彩之笔
毫无疑问,收购捷克的斯柯达工厂,是大众集团兼并史上极其精彩的一笔。但是这些年来,大众在中国却极不愿意提及这个话题,生怕一不留神碰了中国人某个敏感的神经,影响他们在中国的发展。
说起来,中国与捷克的可比性实在太小了,1个13亿人口,1个只有1000多万,国土面积,捷克8万平方公里,只不过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地级市。但说起发展汽车工业,中国只有50年历史,捷克的斯柯达却是百年老厂,与奔驰、雷诺、标致齐名,同为世界最古老的四大汽车厂,有延续四代的技术人员和产业工人。
1946年捷克斯洛伐克独立,成立“国有企业汽车厂”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柯斯达厂的发展并不尽如人意。1990年产量为18.6万辆,产品只有法沃瑞特(Favorit)、佛尔曼(Forman)和皮卡三种车型,排量都在1.3升以下。而且车型老旧,缺乏竞争力。虽然年出口也有6.4万辆,但是经营亏损4.23亿克郎。
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捷克政府决定出让斯柯达31%的股份给大众集团。1991年4月16日,斯柯达正式成为大众集团的第四个独立子公司,大众公司承诺到90年代末投资90亿马克,发展斯柯达,其中50亿马克用于建设一座新工厂,将产量提高到45万辆。
到1995年12月,大众又投资14亿马克,将股份增加到71%,去年5月31日,双方再次签署协议,大众再向捷方支付123亿克郎,收购其余股份,斯柯达成其一个全资子公司,保留斯柯达品牌。到目前为止,大众累计在斯柯达厂投资20.5亿马克,其余投资全部是收益转投。最近记者到距布拉格70公里的姆拉达·博雷斯拉夫(Mlada Boslelav)斯柯达总部采访,了解到这些计划已全都如期实现。
大众进入斯柯达巨变
大众的资本和技术进入后,斯柯达厂发生了巨大变化,先后对法沃瑞特进行了548项改进,1992年产量提高到20万辆。1994年推出了合资后的第一个新产品佛利西亚(Felicla),到今年6月停产,共生产了140万辆。继之有奥克塔维亚(Octavia)、法比亚(Fbiya )等推出,现在共有7种新车型。
据介绍,斯柯达产品的零部件大部分来自捷克国内,国产化比例过去为74%,现在为68%。2000年共生产了450910辆,同比增加21%,销售448394辆车,其中82%是出口,销售到北美以外的70多个国家,实现税后利润33.36亿克郎。产销量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法比亚的投产,日产量由186台提高到950台,现在累计已生产了175780辆(斯柯达在中国累计销售了3万辆)。职工平均工资由1992年12月的4900克郎,提高到2000年的2万克郎(现在捷克人均工资为12000克郎,大约相当于400美元)。全厂三处职工共约2万人,其中德国人最多时有200人,现在为40人。
如今,汽车工业占整个捷克工业比重已达10%以上,在整个出口中,更占12.4%。接待我们的斯柯达厂新闻发言人米兰斯马特利(Milan Smutny)感慨地说,“没有德国大众,斯柯达厂就完了”。
中国能否走斯柯达之路
说了斯柯达,必然会想到中国,中国自然要走自己的路,但是这并不排斥借鉴别人的经验,更不必对别人的经验嗤之以鼻,实际上,过去我们不是十分推崇“韩国模式”吗?简直把它吹上了天。而对巴西、对加拿大则是无限同情,觉得他们和当了亡国奴差不多。可是斗转星移,韩国汽车一败涂地,巴西、加拿大却过得还不错。对捷克的斯柯达一样,最重要的是人家自己的感受,如果人家自己认为不错,我们就用不着替别人难受。
中国有个汽车大市场,不错,大家都这么说,说了十几年了,可还是个“潜在”的大市场,现实的市场有多大?1年销售不到200万辆车,其中轿车才60万辆,就是每年增长20%,达到我们预期的规模,要到何年何月?我们的汽车工业等得起吗?我们不能总在幻觉中生活,老是用未来安慰自己。
我们要不要走斯柯达的路子?我们说过,捷克与中国很少有可比性。捷克是个较小的国家,只有一家汽车厂,回旋余地极小,经营不下去,包袱背不起了,只有找个好婆家,“一卖了之”。中国是个大国,有许多汽车厂,有经营比较好的,也有比较差的,不能一刀切,说把它都卖了,或者都捂着不卖。对经营情况好的,为什么要卖?对经营不下去的,如果有人想买,给的价格也合适,为什么不卖呢?卖或不卖,标准看是不是有利,不能感情用事,不要一听到卖厂,就觉得伤害了“民族感情”,就义愤填膺。其实在今天,就是卖掉几个汽车厂,也不能就算是当了亡国奴。
再说,中国加入世贸已指日可待,经济全球化更是不可阻挡的潮流,那时还会有一个独立封闭的国内市场吗?经济界比较普遍的认为,在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只有民族的利益,没有传统意义的民族工业,代之出现的是全球企业。全球企业是一个独立的经济实体,无论从产权、要素配置、销售市场、管理层组成,都已不再具有一个国家的色彩。我们所要坚持的“民族汽车工业”是什么样子?是不是股比一定要50对50才算?如果我们有本事,当然股比越多越好。不过,现在的合资企业中,股比只具有利润分配上的意义,不掌握核心技术,股比多了又能怎么样?一汽大众、神龙富康我们分别占有60%和70%的股权,但是产品上究竟是谁说了算?大家心里都很清楚。(作者:程远)
订汽车新闻短信把握汽车时代先机        新浪企业广场诚征全国代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