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侵华碎了旧中国国产汽车的梦想 | |||||||||||||||||||
---|---|---|---|---|---|---|---|---|---|---|---|---|---|---|---|---|---|---|---|
http://www.sina.com.cn 2001年08月30日 17:46 河南报业网-大河报 | |||||||||||||||||||
从1931年5月,沈阳民生工厂试制出我国第一辆国产汽车开始,中国人进行了多次试制汽车的尝试。 1931年5月,在少帅张学良先生的资助和支持下,沈阳民生工厂原辽宁迫击炮厂经过两年的努力,试制出了我国第一辆国产汽车——民生牌载重汽车。当时有人做了统计:在全车666种零件中,有464种是自制的,202种是进口的,“国产化”率高达70%,在当时国
展览会9月12日开始,六天后,“九一八”事变爆发,沈阳沦入日寇的铁蹄之下,东三省随之遍插太阳旗。消息传到上海,辽宁代表给汽车披上了黑纱。这辆民生汽车免遭浩劫,人们睹物生情,激发了对日寇的无限仇恨。 民生工厂曾经有一个批量生产汽车的计划,每年要生产载重2吨、65马力的75型民生汽车100辆,载重3吨、85马力的100型民生汽车50辆。 “九一八”后日寇占领了民生工厂,1934年将其改名为同和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到1938年形成了年产3600辆轿车和480辆货车的能力,此后又在哈尔滨、长春等地建立了货车生产厂,到1940年,日本资本在东北地区的汽车生产能力达到5000辆。此外,在东北地区还有一些日本人开办的私营汽车工厂,总的年产能力也有1800辆。 日资汽车工业完全是为日本长期占领中国服务的,主要供应军需。1945年8月,日寇从东北败退,他们运走了一切可以运走的东西,毁坏了一切带不走的东西…… 1936年12月,以中国官僚资本为主,成立了中国汽车制造公司,计划生产柴油发动机货车和大客车。这家公司与德国奔驰公司合作,购买了图纸和生产设备,以CKD方式起步,计划在5年内实现自制化。 这家公司的工厂设在株洲。在建设工厂的同时,先在上海设厂进行CKD装配,产品出来后用的是“中圆牌”商标。 株洲的工厂刚刚开工建设,上海出的中圆牌汽车刚刚装了100辆,日本人就把战火烧到了上海,中国汽车制造公司在上海的分厂被迫停产,株洲的工厂也匆匆迁往桂林,后来又迁到重庆。 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中国汽车制造公司装配了2000多辆汽车,但是始终没能正式生产汽车,在日本帝国主义战争的摧残之下,“中圆”之梦终成泡影。 1945年9月2日,日本宣布投降。中国通过了《关于随缺赔偿与归还劫物之基本原则及进行办法》,提出实物赔偿,提出日本拆迁工业设备赔偿的种类和数量,卡车2.5万辆,普通车5000辆。 对于中国要求日本归还在华劫掠的财物,美国百般阻挠,每一劫物的归还,都要提出书面申请、填具表格、交验证件。由于中国被劫财物数量庞大,追索工作十分浩繁,日本政府多以“查无迹踪”敷衍了事。对南华铁厂被劫机器,日本政府推说有关文件已毁掉,不知运往日本何地。后中国派人到日本进行了秘密调查,得知日本人劫运机器时所编的号码表,追查日本各地军政记录4.6万余份,实地调查了35个工厂,追回机器88台。 摘自高平等《对日索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