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市时下流传了一句时髦话,叫“买奔驰的不嫌奔驰贵,买夏利的不觉得夏利便宜”。如果把它理解为市场的需求是分层次的,是多样化的,还算有一定道理。如果认为中国的轿车就是要造得越精致越好,好象中国轿车已经超越了低价时代,和发达国家平起平坐了,恐怕就有问题了。这后一种观点还不是没有市场,有人就对低价车表现得极为轻蔑,讽刺挖苦。而车市上中高档车销售火爆,低价位轿车增速较缓,似乎也支撑了这种看法。
当前,中国轿车市场的表现的确有点邪,就是越贵的车越好卖,连一些发达国家的汽车商都大惑不解。本田雅阁排队几月提不上车,有些奥迪A6的购买者,根本不在乎价格,配置要求越高档越好,越豪华越好,1.8升排量卖不过2.8升排量的。而低价位车的代表型夏利、奥拓,虽然连连降价,市场仍然萎缩,夏利市场份额仅只有13%多一点。这是否意味着中国人已经太有钱了,以至于超过了世界上许多富裕国家?
中国轿车市场为什么会如此反常?这与中国目前轿车主要消费群体有关。当前中国购车者,主流群体仍是花公款坐车的“公家人”。公费坐车范围之广,我国堪称世界一绝,这些年来,虽然受到了各种批评,但是不仅没有得到改变,而且有扩大化和“普及化”的趋势。私人购车群体,除极爱车者和极需车者,主要是来钱容易的暴富群体。中国人现在是有钱的真有钱,没钱的真没钱。有人将5.5万元买得一粒荔枝,2000多美元听一场歌,也视为平常事,何况几十万元买辆豪华车?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分析,全国城乡储蓄虽已超过6万多亿元,但是其中80%的存款集中在20%家庭,而80%的家庭只拥有20%的存款。对大多数家庭来说,即使被人讥笑的低价车,也仍然是可有可无的奢侈品。而对少数暴富家庭来说,要买就要买极品。收入上的贫富分化,极大的影响了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在关注“持币待购”时,需要更多地关注“缺币待购”。请记住,中国只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就是说,现实绝大多数中国人的钱还不多。
世界上事物的发展,无不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汽车也是这样。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实际只是一辆三轮车。上个世纪初,供有钱公子哥儿们赏玩、标志他们身份的汽车,实际上是一辆“自动马车”。人们为什么称汽车是“改变世界的机器”呢?就是因为T型车的发明,使它进入了普通人的家庭,成为平民百姓生活须臾不可离开的必需品。只有平民百姓才能构成人类的大多数,轿车生产才得以实现了“大批量”,才有了现代工业。T型车的最大特点,就是“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一点“多余”的配置都没有,所以才能做到那么便宜。和T型车相比,今天的夏利、奥拓和吉利,实在太豪华。
中国提出发展轿车工业,除了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外,更看重的是它的“大规模”生产,对众多产业的关联度,想以此带动国民经济发展。如果绝大多数家庭买不起轿车,轿车如何能够实现“大批量”生产?中国轿车只为少数有钱人服务,既不符合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的思想,也有悖于我们发展轿车工业的初衷。我们还是不要再骂价格低廉的低档车了,也许只有它们才是中国轿车工业的未来和希望。
订汽车新闻短信把握汽车时代先机
|